7月的期货市场,像被泼了一盆滚烫的热水,多晶硅价格一路狂飙。主力合约短短一个月时间,从30400元/吨直接冲上45850元/吨,涨幅超过五成。这不是小打小闹的数据波动,而是让无数投资者和光伏从业者心跳加速的大事件。大家都在问,这轮“反内卷”带来的火爆行情,是昙花一现还是新常态?广期所连夜下发“退烧药”,真的能给市场降温吗?
先别急着下结论,我们得回头看看这场风暴怎么刮起来的。今年4月,多晶硅价格还低到跌破行业成本线,整个光伏产业链几乎陷入集体亏损。到了7月,“反内卷”政策密集出台,高层会议明确要治理企业低价竞争、淘汰落后产能、提升产品品质。一纸文件,就像给压抑已久的市场注入了强心剂——各大企业立刻联合挺价,下游环节也被迫设定最低售价要求,一时间多晶硅报价水涨船高。
有网友调侃:“昨天还在拼命甩卖,今天全行业突然‘不讲武德’地齐声喊涨!”其实这正好道出了目前行业里的矛盾心理。一方面,“反内卷”的确解决了长期以来恶性竞争导致利润微薄甚至亏损的问题;但另一方面,如此激烈且迅猛的上涨,也让不少人担忧风险失控。
广期所当然不会坐视不理,两天之内连发四道指令——提高保证金门槛、调整交易限额和手续费,就是要把投机炒作成本拉高,让虚火降下来。但效果究竟如何?有人说,这不过是“隔靴搔痒”,毕竟只要供需结构没变,大资金照样敢冲进来搏一把。有资深投资者直言:“这种操作顶多延缓一下速度,但根本挡不住看多情绪。”
再来看数据支撑这个观点。目前国内多晶硅库存已经高达27.6万吨,相当于全球三个月用量。而且最新供应量已经超过需求,可偏偏现货与期货之间还有10%以上溢价。这种脱离基本面的上涨,很难持续太久。不少分析师指出,现在产业链上下游都进入了博弈状态:上游厂家提价,下游却观望犹豫,不愿意轻易买单。如果终端需求无法消化这些成本压力,那最终只能又回到老路——库存积压、价格崩盘。
为什么会这样?归根结底还是供过于求造成的结构性失衡。据统计,今年国内各环节产能都远超全球实际需求,有些组件甚至卖出比生产成本还低。过去一年里,不少上市公司巨额亏损,被迫减产自保。“谁也不想做冤大头,”有业内人士吐槽,“现在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抢蛋糕而已。”
那未来怎么办?靠行政手段限制交易肯定不是长久之计,更重要的是让产品质量升级,把新增装机容量做实做强。如果下半年终端装机能够跟上,那么这波行情就有可能站稳脚跟,否则就是泡沫破裂前最后一次狂欢。有网友评论得很中肯:“没有真实需求托底,再好的政策也是空中楼阁。”
总结来看,多晶硅这一轮暴涨,本质上是对过去极度“内卷”的一次纠偏,也是对未来预期的一次豪赌。但只有等到供需关系真正改善、技术升级兑现承诺时,这个市场才能走向健康可持续的发展道路。那么,你认为眼下这些调控措施真能稳住局面吗?或者说,中国制造业到底该怎样走出自己的创新突围路呢?
#AI热点大赛
炒股票去哪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